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江山论”作为中国共产党国家政权建设理论的创新成果,深刻阐明了红色江山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实现了江山、政权、人民三者的有机统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牢记红色江山的执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为民造福,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我们的红色江山定能巍然屹立,代代相传,基业长青。
(一)
习近平总书记深爱着这片土地与人民。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处。“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习近平总书记在自述文章中写道,“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心中人民对于江山的重要意义。
2022年 10月,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第四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瞻仰,他说道:“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
2022年 8月 16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并会见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其间,他动情地谈道,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我们的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决不允许江山变色,人民也绝不答应。
2021年 9月 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榆林参观中共绥德地委旧址时的讲话要点中强调:“回顾这段厚重的革命历史,老一辈革命家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坚持‘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坚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有着重大教育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是赢得了民心,是亿万人民群众坚定选择站在我们这一边。”
2021年 7月 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2021年 6月 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全党同志都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021年 6月 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我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而言,没有比忘记初心使命、脱离群众更大的危险。只要我们始终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人民就会铁心跟党走,党就能长盛不衰。”
2021年 5月 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2021年 2月 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019年 9月 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革命情怀,始终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密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019年 3月 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2016年 7月 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2014年 9月 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
2013年 6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
2013年 3月 19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2013年 3月 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
习近平总书记还反复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哪怕‘黑云压城城欲摧’,‘我自岿然不动’,安如泰山、坚如磐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 96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 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因此,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宗旨,服务人民。
(二)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中间,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实际行动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行使好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不断推进浙江新发展,使浙江各项事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习近平同志对广大人民群众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他常常以调研开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经常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心系群众,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例如:他在丽水调研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时,发现云和县的很多农民子女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文化素质不高,收入也不高。针对这一问题,他与省级有关部门研究、商讨,最终决定给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免费的中专教育,规定“凡是农民子女读农林院校的,政府都给予补贴”。还免费给农民发放农业科普方面的书籍。又如:他非常重视“农家乐”的发展,发现许多城市的人常到浙江农村的“农家乐”来消费,就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农家乐”,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习近平同志还非常关心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忘红色江山的功臣、英雄。他到浙江工作后,第一时间深入丽水、余姚等革命老区,到根据地旧址看望、慰问老同志。根据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情况,每年都按计划给老区拨款,支持老区的建设和发展,补足发展短板。他多次指出,我们不能忘记老区人民,一定要发扬老区的革命精神。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坚持执政为民,从不回避、推诿,总是直面问题和矛盾,敢于负责、担当。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主动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民心所向、政之所行,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用正、用实,始终深入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例如:浙江多地每年都会遭受台风袭击,每次台风来临之前,他都会嘱咐要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叮嘱要把救灾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始终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不死人、少伤人”为防台风工作基本要求,强调“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习近平同志的防台风、抗台风新思路,从理念上彻底改变了浙江以往策略,20年来,浙江根据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科学防台风思路、举措,结合各地实际来展开,取得了明显成效,使浙江全省整体防汛、防台风能力有了质的提升。
关于民主建设问题,也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一直重点关注的问题。2004年,在习近平同志的直接主持下,浙江省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民主监督,建立交办事项责任追究制,要求从制度上加强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为此,根据浙江省委的统一部署要求,浙江省政协还专门设立民情热线、听证会,邀请群众代表旁听省政协常委会议。习近平同志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听证会在扩大民主方面无疑是个方向,广开言路,兼听则明,让老百姓登堂入室,可以了解实情,听到真实的声音??这就是有序地扩大群众的政治参与。”
习近平同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思考和探索,不仅体现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中,也体现在基层民主创新实践上。2005年 6月,习近平同志到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调研,对该村首创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将其提炼为“后陈经验”。近20年来,习近平同志先后对“后陈经验”作出8 次重要指示、批示。2010年,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陈经验”也由“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成为了浙江基层民主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2006年 7月 24日,习近平同志在《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一文中指出,“一个政党,只有顺民意、得民心、为民谋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离开了人民,我们将一无所有、一事无成;背离了人民的利益,我们这些公仆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所以,共产党人一定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就显现出他对人民的炽热情感,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浙江新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巨大成就。
(三)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把握江山与人民的关系,从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总结到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历史经验的提炼,再到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求,都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系统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重大命题,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提供了经验启示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我们要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高度,深刻认识自身肩负的历史重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与人民风雨同舟、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协同共进的新篇章。第一,人民江山观是中国共产党对江山的独特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把江山与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表明我们深刻认识到打江山、守江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我们也正是在人民的拥护、支持下赢得了江山。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打江山”为的是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守江山”就是更好地为民执政、建设好巩固好人民政权,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在我们党看来,“江山”与“人民”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让人民获得自由解放,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立下“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坚定誓言,勇敢担当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历史重任,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二,用制度不断巩固人民共和国。马克思指出,国家是这些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历史上,不论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还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尽管在职能上也具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功能,但它本质上都属于奴隶主、封建主(或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而不属于人民。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主权属于全体中国人民,不属于任何有产阶级,更不属于任何个人。这从根本上划清了社会主义国家与历史上一切传统国家形态之间的界限。与传统的国家由有产阶级所创建并为有产阶级的经济剥削、政治统治服务不同,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采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表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一种新型的由人民直接创建的民主形式,通过一系列有效政治制度来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家。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第三,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百年来,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其中,“不负人民”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因。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回望历史,是人民的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的“小铁锹”,挖出了大油田,甩掉了贫油的帽子;是人民的“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历史大幕;是人民的万众一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民是我们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源泉。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第四,不断强化全体干部的宗旨意识。江山与人民密不可分。人民是江山的深厚根基和力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为谁执政、为谁用权、为谁谋利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特别清醒、立场要特别坚定。”“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高度,自觉增强宗旨的意识,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爱江山,更爱人民。”党员干部要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第一职责,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努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强化服务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工作中,要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时时处处替人民群众考虑,让人民群众满意。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第五,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坚持人民至上,旗帜鲜明反对特权,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本色,也是我们党成为具有全球重大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成功密码。正因为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时刻保持对特权和腐败政治危害的清醒认识,始终旗帜鲜明反对特权和腐败,才能在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政党和国家,一旦特权大行其道,腐败愈演愈烈,必然丧失民心、失去拥护,最终走向败亡,这是历史的铁律,也是历史的教训。事实证明,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疏远了与人民的感情、拉开了与人民的距离、形成了与人民的对立,损害了人民群众利益,背离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特权是最大的不公,与党的宗旨背道而驰,与人民期盼反向而行,影响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影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使命任务的实现,政治危害巨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新征程上,领导干部要坚决摒弃特权思想、特权行为,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第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2年 11月 15日,面对中外记者,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真诚提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团结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发展答卷。2021年 10月 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抓住人民利益这个关键,正确处理好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等的关系。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我们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切实实把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七,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正因为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所以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来检验,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党无论处在什么历史方位,党的事业无论发展到什么历史阶段,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党一定能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我们的事业一定能始终拥有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要拜人民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群众中吸收执政的智慧。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努力向时代、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优异的答卷。
作者:浙江省社科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原载于《观察与思考》202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