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社科在线  >  宋韵文化

宋代艺术的当代价值

2024-07-29 17:45:07 来源: 社科在线

  (一)注重艺术家文化涵养的深化

  宋代画院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北宋翰林图画院的机构十分规整,体制也十分完备,孕育了画院特有的美术教育模式,这是许多朝代的画院(包括正式画院和画工无编制但实际存在的画院)做不到的。

  早期画院实际上还没有明确的教育机构,但在画院制度的影响下,身为同僚的画师,时常要共同进行一些大型绘画创作,许多皇家指定的重大工程也会一起商讨,因此画院的画家们便在这样的互动之中不断增进绘画技巧,这样的工作环境,使得画院虽无明确教育机构,但其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天然的教育中心。

  随着画院制度发展成熟,其录用选拔制度、递迁制度都对画院的美术教育甚至是民间的美术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前文所述,宋代是一个文人地位极高的时代,文人所倡导的文化涵养深刻地影响着当时的绘画意趣。因此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画院所培养的不能仅仅是一般的画师,而应该是一群有品德、有艺德的人才,徽宗朝的画院就已经注意到诗与画之间的亲密关系,能否使绘画具备别出心裁的诗意表达,使诗情画意相融合,成为筛选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另外,为更好地培养宫廷绘画人才,徽宗时又设立画学,考生入学后同样还要继续学习各类古文典籍,以提高文化修养。而这种取向又伴随着画院独特的教育方式不断强化着画面的诗意内涵,推动着宋代绘画的发展,乃至对后来的文人画的发生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中,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同样也需要有足够深厚的文化涵养。当然达到这一步仅靠艺术家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个别艺术家水平的提高对艺术群体的影响是有限的,往往艺术家之间会出现巨大的断层。因此也要在整体层面上进行考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教育。国内目前最主要的艺术人才选拔和培养方式便是艺考和各大艺术学院,这二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制度本不存在什么明显的不合理性,但是却因与占据主流的高考群体相分离,使得大众对艺考缺乏了解,让“艺考生”这一名词往往和“文化课不行”相联系。当然这实际上并不能全归责于大众的不了解,实际上当下的教育形式也确实会产生上述情况。许多艺考生往往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而转投艺术寻找出路,最后即便凭借应试技巧进入高校,也依然会不同程度地抵触文化通识教育,并常常以自己是艺考生为由开脱。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件作品,如果只有精湛的技巧而没有人文素养的内涵,往往只能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而不能说是艺术品。因此,艺术的选拔方式和专业教育应该更加重视文化素养的培育,并且尽可能在社会上纠正对艺考生的刻板印象,而这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协力才能完成。

  (二)促进大众美术素养的普及

  宋代艺术审美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除皇室与文人等社会精英阶层的倡导外,与社会上整体素养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宋代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反映便是城市的快速兴起,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新兴市民阶层。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要参与者,他们之间的文化活动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并不亚于庙堂。可以说宋代艺术的高峰是宫廷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新时代浙江文化建设中,美术教育自然不应该被落下。回望过去,1919年,蔡元培(1868—1940)发表了《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指出目前国内掀起的学习西方文化的热潮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美术却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九年后,林风眠(1900—1991)也在《致全国艺术界》中表示了对知识界文化运动忽视艺术的严重不满,面对中国社会“人心间的感情的破裂”,林风眠认定挽救这一现状的方法就是社会美育,而正是因为看到了文化运动对艺术的忽略,所以他热切地希望能掀起同样轰轰烈烈的艺术运动,来实现社会人心的整合,重现中国的文艺复兴。

  过去的种种现象对现在依然还有启示作用,美育在当下仍然是一项重要且未完成的任务。我们需要强化这样一种理念,即美术素养并不是单纯指所谓的绘画技巧,它真正要传递的其实是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给人带来的沉思。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美术史的作用不可忽视。林风眠曾经说过:“如果大多数人没有懂得艺术的理论,没有懂得艺术的来历的话,单有真正的艺术作品,又谁懂得鉴赏呢?”艺术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艺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才能发挥其功用,这种传播需要通过学习艺术作品的历史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这也是美术史存在的意义。

  (三)让宋韵美感深入生活

  我们常说宋代是陶瓷艺术的巅峰,而陶瓷诞生之初实际上仅仅作为饮食器具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它本应默默无闻,却不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光芒。陶瓷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关注,很大的原因是中国人对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关注。当我们将习以为常的物件纳入审美对象,它们便获得了新生,陶瓷便是其中的代表。

  时下我们常常会面对毫无美感的广告、各类随意的产品包装以及制作并不考究的影视作品,这其中或许有经济条件的制约,但对生活细节审美的缺乏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因此,仅仅停留在高雅艺术的孤芳自赏上,对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美下沉,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才能真正提升社会整体的文化素养。

  首先需要做的是普及大众美育,同时也需要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之后,通过设计的力量,去深入浅出地加强美育所取得的成果,努力创造出更多经典的视觉形象,利用更具传播力量的手段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形成属于今日的艺术风尚。在这一过程中,西子湖畔享有“艺术摇篮”美誉的中国美术学院与百年名社西泠印社应该当仁不让,发挥“艺术国家队”的标杆作用,引领大众美育,提升大众审美水平。

  显然,我们的生活并非只有阳春白雪,同样也需要下里巴人,但是所谓美的下沉并不意味着高雅必须走向世俗。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曾就文人画是否应该放低自己的身格去求得在社会的普及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艺术的水平有高低,欣赏的水平同样也有高低,所以会自然产生适合普及用的作品和用于提高艺术素养的作品,这二者是分工不同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应该是努力提高和引导观赏者的欣赏水平。只有这样,文化才能有进步,传统也才能够不断发展。

  (四)勇立潮头的浙江艺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柳永之词,似乎已经很好地将杭州的繁荣概括了出来。杭州自古便赢得了无数文人骚客的倾心,也成为了解浙江无法避开的城市。随着隋唐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杭州便不断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一大文化中心,宋室南迁定都杭州后,杭州更迎来高度繁荣的局面,一跃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因此,以杭州为中心的浙江地区,对当时文化艺术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今天的艺术创新也有重要启示价值。

  明人王世贞的山水画五变之中,宋代独占两变,可见宋代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中的地位,其风格之变,对后世中国画审美标准产生重大影响。山岚浮动、空灵淡远的诗意绘图的产生,与南宋迁都临安(杭州)后的地理环境具有莫大关系。与此同时,由于宋王朝急需解决财政困难,又因海外贸易所带来的巨额利润,于是鼓励对外通商贸易,位于浙江龙泉的龙泉窑青瓷因制作优良精美,加之靠近水路港口得以大量外销,促进了龙泉窑青瓷的繁荣发展,龙泉窑开始逐渐成为当时全国青瓷的生产中心和瓷器出口的一大供货地。

  纵观两宋艺术变革,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贯彻始终,促成了浙江艺术经久不衰的发展史,也酝酿了属于浙江自己的灿烂的艺术文化。继续保持勇立潮头的弄潮儿精神,既敢于面对和尝试新事物,又具备驾驭新事物为我所用的能力,是继续取得艺术成就的重要动力。

  作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陈野  (原载《宋韵文化简读》,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

编辑:肖依依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