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社科在线  >  浙江方志

浙江近代文化名人——赵之谦

2024-08-22 08:11:56 来源: 社科在线

  清光绪六年(1880年)春,在江西省鄱阳县衙舍内,已经完成《江西通志》编缉知鄱阳县的赵之谦旧疾发作,咳喘不已,似乎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他夜中无法入睡,只好静坐。在农历四月二十四日晚,恍然入梦,去了一处山谷,遇一老者,引其观看了一千七百二十九只鹤,问其是否已忘了三十年旧约?赵之谦醒后便想起当年与好友孙古徐相约搜罗明末清初的遗书刊印之事,后孙古徐病故,搜集的王佐《北征日记》、张岱《石匮文编》等也毁于乱军兵灾。他便取号“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在其余生刊刻了巜鹤斋丛书》六集。

赵之谦

  赵之谦(1829年-1884年),字益甫,又字撝叔,系宋室之后,南渡后世居绍兴。母章氏,与道墟章学诚同族;娶妻道墟范氏。赵之谦在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20岁时中秀才,26岁时为绍兴知府缪梓赏识入其幕。咸丰九年(1859年)31岁的赵之谦赴乡试以第三名中举。次年,太平军李秀成部大举进占浙江,缪梓战死于杭州。赵之谦北上赴会试也遇阻,流寓温州、福州。妻女则躲到道墟乡下以避战乱,不久相继病殁,只存长女。赵之谦将这段时间的笔记札录,编成《章安杂说》。同治元年(1862年),赵之谦浮海北上,次年参加会试不第。同治四年(1865年)又会试不第,补国史馆誊录。赵之谦于同治七年(1868年)、同治十年(1871年)参加会试,皆不第。遂将其历年卖书画篆刻所得,又举债白银2000两捐班,以国史馆誊录议叙知县分发江西候补。

  赵之谦青年时,在道墟章氏表兄处得览《章氏遗书》,知晓为幕修志之要,尤其推崇先辈章学诚“志以载道”的理念。当时的江西巡抚刘坤一知其才能便将赵之谦安排到志局,参与《江西通志》的编纂。

  《江西通志》自明代嘉靖年间创修后,康熙、雍正年间又修过一次。到刘坤一任巡抚时,已历140余年。刘坤一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奏请开局重修《江西通志》,聘状元刘泽等赣籍耆老负责。到同治十三年,由于纂修工作多年无功,刘坤一重新调整人员班子,由赵之谦总司编辑。赵之谦对修志体例作了调整,在刘坤一的全力支持下,终于在光绪三年(1877年)成稿。章学诚当年编纂巜湖北通志》最后功败垂成,赵之谦以章氏理念编成《江西通志》刊行于世,算是可以告慰先辈了。

  清光绪四年(1878年),赵之谦到鄱阳任知县。当了知县后才醒悟误入此途不妙。至江西候补后债务亏空增至3000两,已是欲退而不能。到光绪六年(1880年)春梦醒后,尚亏1500两。后来他又开始出资刊印《鹤斋丛书》,其中有黄宗羲《汰存录》、李长祥《天问阁集》、孙肩《甲乙杂箸》、张茂滋《余生录》、章大来《偁阳杂录》等反映南明抗清的记录,包括赵之谦自撰的《张忠烈公(苍水)年谱》《勇庐闲诘》。光绪十年(1884年),赵之谦在南城知县任上病逝,所欠债务尚未还清,靠故交友朋集资料理后事,与继室陈氏合葬于杭州西湖边的丁家山。友人张鸣珂挽曰:“西汉文章,北朝书法,南城仙吏,东浙通人”。

  赵之谦的书画早年受家族先辈赵孟頫影响比较大。他曾有诗:“千载论交在户庭,烟云聚散两忘形。吾生别有身心助,曾见吴兴《道德经》。”他在巜章安杂说》中云:“求仙有内外功,学书亦有之。内功读书,外功画圈”。“书家有最高境,古今二人耳。三岁稚子,能见天质,绩学大儒,必具神秀。故书以不学书不能书者为最工。夏商鼎彝,秦汉碑碣,齐魏造像,瓦当砖记,未必皆高密比干李斯蔡邕手笔,而古穆浑朴,不可磨灭,非能以临摹规仿为之,斯真第一妙义。后世学愈精,去古愈远,一竖曰吾颜也柳也,一横曰吾苏也米也,且未必似之,便似也,亦因人成事而已。有志未逮,敢告后贤。”他曾自题刻“不法斋”印,其书画印自成一体,为后来的吴昌硕所推崇。民国陈师曾《中国绘画史》中指出赵之谦“能自创格局而不失古法。”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中称赵之谦“于诗古文辞书画篆刻,无所不能,画笔随意挥洒,而古趣盎然,时人宗之者甚多。”

  作者:章其祥,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编辑:王彬竹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