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社科在线  >  浙江方志

千年驿道 秀岭桃花——缙云县桃花岭村

2024-08-30 15:42:10 来源: 社科在线

  桃花岭村委会驻地金坑(古称“荆坑”),位于缙云县东渡镇西南3.5千米的山谷,因所辖金坑、樊庄、外处、底处、隘头等16个自然村均错落分布于括苍古驿道上最为险峻、最为秀美、也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瓯、栝通京孔道”——桃花岭沿线,故以岭名村。

  桃花岭村人居历史久远,相传东汉(25~220)年间就有众多山民居住,最早劈山开凿桃花岭山道的冯公就是当时的本地山民之一。桃花岭是一条驿路官道,是一个军事要隘,是一段繁华商道,更是一条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森罗万象的文化长廊。桃花岭村古道悠悠,山溪潺潺,村舍错落,古迹星布,山环水抱,景色怡人,而最优异的特色,还在于它那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驿道文化。

  来到桃花岭村,最先进入的就是村委会驻地村——金坑。金坑古名荆坑,因位于荆山脚之荆坑畔而名,1968年因嫌“荆”不如“金”贵而改。村口右上,有古树掩映间有冯公庙,庙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62平方米,土木结构,依次有大门、前天井、中厅、后天井、正殿。中厅、正殿俱面宽三开间,四柱五檩。中厅供奉“三将军”——唐宏、葛雍、周武。正殿供奉冯公,即桃花岭拓路始祖——善士冯大呆。明谢铎《冯公岭》诗:“栝苍遥在万山中,驾壑穿岩有路通。千古岭头开凿地,姓名犹说是冯公。”

  沿村道前行,右侧有重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以块石横联砌筑的单孔石拱桥——荆坑桥。再行至村西,有“判亭”,系因古时常有百姓向过往官员拦轿喊冤,于是官府在此设判亭,供临时审判用。此外还有驿铺、烟墩、公馆、店铺、旅舍遗存或遗址。

  从桃花岭脚自然村开始攀越驿道岭路,不远处岭道旁的荆山相传为轩辕铸鼎之地,山麓有五代古刹荆山寺遗迹。再行约两千米至半岭,有寺曰“庆善”,古时又称关帝庙。始建时间不详,重建于清嘉庆廿四年(1819)。寺院坐北朝南,现有经修整的古大雄宝殿、厢房、关公殿、过路亭等。

  “桃花云底过,隘头半天高”,沿古驿道岭路往上就到了隘头村。隘头分底隘头、外隘头两个自然村。外隘头村口,有七干丛生、高约9米,冠幅约12米的千年银杏树,俗称“七姊妹”。相传系天上玉帝有七个女儿羡慕人间男耕女织、男情女爱的生活来到了人间,后因超过玉帝回天时限,幻化成七干丛生的银杏树。外隘头村舍夹驿道而建,遗存有公馆、店铺,尤其让人醒目的是后山脚那座在山乡民居中鹤立鸡群的三间两层小洋房。小洋房主人是民国前期来缙云的瑞士传教士玛克德,因他及其随从都须发皆红,故百姓俗称“红毛屋”。出外隘头沿驿道岭路西南行,经祀唐宏、葛雍、周武三真人天师殿,过底隘头,越夹岭竹林,见石拱门洞顶有“桃花洞”三个大字,上建魁星阁。

  进入隘门,左厢有庙,额“崇景寺”,三间两进土木结构,俗称“关帝庙”,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布政使司永捐俸修建。前殿尊祀关公,后殿供奉佛祖,还祀桃花娘娘等。殿中留存清代古联一幅和古碑五块。寺前驿道上建三开间路亭,与寺隔路相向原有房屋数间,系古时官府驿铺。可见,桃花洞是集儒、释、道、驿为一处的建筑群。桃花洞海拔690米,是桃花岭最高点,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守之,百寇自废”之说,北宋文学家、处州知府杨亿将它比作四川的剑阁天险。

  近年来,桃花岭村先后荣获“浙江省五星级民主法治村”“省、市、县示范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丽水市美丽乡村”“丽水市生态文明村”“丽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丽水市小康老年体育示范村”“丽水市文化礼堂建设示范村”“丽水市绿化示范村”“缙云县首批十大养生长寿村”“缙云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6年度桃花岭村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供稿:缙云县地方志研究室

编辑:王彬竹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