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政德建设,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形成了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核心的新时代政德观。认真学习和领悟新时代的政德观,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加强领导干部自身政德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从政之路历经村、县、地、市、省直至中央等多层级领导岗位,在长期从政实践中,他一直关注政德问题。早在1990年 3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在《从政杂谈》中提出为官之德在于清廉。2003年至2007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多读书,修政德》《做人与做官》等文中,将共产党人的官德概括为为民、务实和清廉,并提出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2014年 5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第一次将道德分成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次。2018年 3月全国两会期间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阐述了“三德”的具体要求。这标志着新时代政德观的正式形成。
党员领导干部为什么要讲政德?总书记从三个角度进行了阐释。第一,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可见,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决定民风。”第二,政德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帝国的崩溃、王朝的覆灭、执政党的下台,无不与其当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践德有关,无不与其当权者作风不正、腐败盛行、丧失人心有关。”第三,政德建设是培养执政骨干、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客观需要。“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应该讲什么政德?这是总书记在长期从政实践中一直思索的问题。在浙江工作期间,他概括为为民、务实、清廉。党的十八大之后,总书记系统完整地将政德的规范内容分为大德、公德、私德三个层次。需要注意的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明大德是政德的高线。只有树立高线,守公德与严私德才有了指导。其次,守公德是政德的基线。领导干部树立公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严私德是政德的底线。领导干部缺乏道德品质和基本操守,那么大德与公德根本就无从谈起。
作者:浙江省社科院余华,原载于《中国纪检监察》202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