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分钱氏霸权的形成、吴越国的内政、吴越国的外交及其灭亡、吴越国的经济、吴越国的文化数章,每章选若干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力图将吴越国放在唐末至宋整个东亚的政治格局变化中进行考察,揭示其在“唐宋变革”及“经济文化重心南移”两个史学命题中的意义。
作者简介
何勇强,男,1971年生,浙江慈溪人,文化所研究员。200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宋史,浙江地方史。撰有《钱氏吴越国史论稿》、《科学全才——沈括传》及论文数篇。
目录
第一章 综述
一 关于史料
二 已有的研究成果
三 本书的写作思路
第二章 唐末南方武装化与中原藩镇军人的南下
一 钱镠的先世
二 钱镠贩盐的经历
三 钱镠早期的几次军事活动
四 八都兵
(一)有关对八都兵建立的种种歧异记载
(二)八都兵的特点
(三)海昌都兵变
(四)十三都
五 第一次杭越战争
(一)刘汉宏其人
(二)战前两浙形势
(三)战争的进程
六 孙儒之乱
(一)秦宗权扩张活动的失败及其余部南下
(二)孙儒南下前的淮浙形势
(三)浙西三州混战
(四)钱镠收复苏州之役
(五)孙儒之乱的影响
七 第二次杭越战争
(一)董昌为什么离开杭州
(二)战争的缘起
(三)战争进程
(四)钱镠取胜原因分析
八 淮浙战争
(一)苏州之役
(二)婺衢之役
(三)临安之役
九 武勇都之乱
(一)武勇都的统帅
(二)武勇都的性质
(三)徐许之乱
(四)陈璋之乱
第三章 从武人政治到官僚政治
一 文穆王时期的政局
(一)钱元瓘继位
(二)兄弟阋墙
二 养子、内牙军与吴越国中期政局
(一)钱弘佐继位之谜
(二)戴阚之狱
(三)钱弘倧之废
三 吴越国的统治体制
(一)藩镇体制
(二)王国体制
(三)吴越国的地方统治体制
(四)官僚政治的发展
第四章吴越国的对外关系及其终结
一 吴越国对中原七朝的臣属关系
(一)臣属关系的建立
(二)臣属关系的内容与实质
(三)安重诲事件
(四)吴越国执行事大政策与其他藩国的比较
二 吴越国同吴国的战争
(一)信州之役
(二)苏州之役
(三)湖州之役
(四)千秋岭之役与潘葑之役
(五)虔州之役
(六)狼山江之役与无锡之役
三 吴越国与南唐灭闽之役
(一)闽浙睦邻关系
(二)建州之役
(三)第一次福州之役
(四)第二次福州之役
四 吴越国的海上外交
(一)吴越国与契丹的政治关系
(二)吴越国与朝鲜半岛诸国的政治关系
(三)吴越国与日本的政治关系
五 吴越国的终结
(一)吴越国与南唐的和战
(二)吴越国与周征淮南之役
(三)吴越国与宋灭南唐之役
(四)纳土归朝
第五章 与吴越国经济文化有关的几个问题
一 太湖流域的圩田
(一)太湖流域的圩田系统
(二)太湖流域圩田的兴起
(三)圩田的管理机关
(四)太湖流域圩田入宋以后的情形
二 有关越窑秘色瓷的种种争论
(一)秘色瓷的涵义
(二)窑场的性质
(三)越窑衰落的原因
三 吴越国对外贸易机构考
四 吴越国重敛虐民说考辨
(一)关于钱氏重敛虐民的争论
(二)钱氏聚敛事实
(三)宋初两浙地区的赋税整顿
五 罗隐与道教
(一)罗隐生平
(二)钱氏诸王崇道事迹
(三)罗隐与奉道隐士郑遨华山对饮事辩析
(四)罗隐入道
(五)罗隐之师——闾丘方远
(六)罗隐的道教思想
六 禅宗诸派在吴越国的传播
(一)唐末五代禅宗发展概述
(二)吴越国初的禅宗
(三)雪峰宗在吴越国
(四)法眼宗一统吴越
(五)延寿与法眼宗的综合
七 天台宗中兴局面的形成
(一)吴越国初的天台宗
(二)羲寂与天台教籍还国之谜
(三)宝云义通·
(四)山外山家之争的开始
注:如果对此内容感兴趣,可以点击页面下方的“进阶阅读”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