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盐官是著名的观潮胜地,自明清以来,天下奇观海宁潮以其独特的壮美雄姿闻名于世。盐官镇位于海宁市中南部,距海宁市区15千米,东邻丁桥镇,北靠斜桥镇,行政区域面积55.99平方千米。盐官镇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唐永徽年间起近1300年间都是海宁的县(州)治所在地,是海宁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商贾云集,市肆繁荣,文物荟萃、名人辈出,人杰地灵。海宁陈家仕宦特盛,明清两代官列九品以上者共192人,未入流者数百人,有“一门三宰相,六部五尚书”之称。现有盐官海塘与海神庙、安国寺经幢、王国维故居、陈阁老宅4个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澜园遗址、占鳌塔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保留了众多名人故居。
盐官地域成陆古远,历史悠久。据20世纪70—90年代考古发现,境内城北、莲花、郭店等村有古文化遗址十处,属新石器时代崧泽及良渚文化,说明早在45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气息。盐官之名,始于西汉,因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会稽郡海盐县置盐官(司盐之官)而得名。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析海盐、由拳,置盐官县。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十二月,割吴郡盐官、海盐、前京三县,置海宁郡,郡治设在盐官县。
唐永徽六年(655年),盐官县治由今硖石赞山一带迁至今盐官古城。唐会昌三年(843年),置建宁镇,梁开平四年(910年)易建宁镇为盐官镇。1937年12月,盐官沦陷,县治先后迁移袁花、丰士庙、金石墩、濮桥、藤桥、海盐等地。1949年5月海宁解放后,县治迁至硖石镇,盐官镇改为直属镇。至2020年,盐官镇辖15个村、4个社区、311个村民小组、79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4700户,户籍人口50760人。地区生产总值45.40亿元(含盐官度假区),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8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亿元;财政总收入5.7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亿元。
盐官是海宁中心镇之一,2005年被国家统计局列入全国千强乡镇,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体育强镇,2008年被环境保护部评为全国环境优美镇,2010年被命名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3年被命名为国家卫生镇,2018年被评为“五水共治”省级先进单位, 2019年创建为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镇,2020年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至2020年底,已连续举办27届钱江(海宁)观潮节、11届海宁潮音乐节,与中央电视台12次合作直播钱江潮。
供稿:海宁市档案馆(市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