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社科在线  >  浙江方志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龙游县灵山村

2023-12-11 07:56:42 来源: 社科在线

  灵山江也称灵山港,旧名薄里溪、泊鲤溪、灵溪等,为龙游县境内衢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遂昌县高坪乡和尚岭(海拔1200余米)至马戍口村入县境,于县城驿前汇入衢江。

灵山江

  灵山村是龙游南部一个有着上千烟灶的古老集镇,鳞次栉比的屋舍背靠着灵山江一字排开,足有一千多米长。屋舍画栋雕梁,街心青石板铺就,沿街有商铺、作坊等古建筑60余幢,荡漾着古朴典雅的气息。2012年,灵山村被公布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2019年,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因行政村设置需要,划分为灵上、灵下两村,隶属于溪口镇。

  灵山江紧傍着村庄迤逦北行,隔江相望的一抹青山就是灵山。此山原名徐山,宋朝诗人卢襄写有“俯仰宇宙不可极,徐山千古苍云横”的名句。古村、溪流、青山,在此融汇交流,构成独特的山水风光,也点化出被称为“灵山畈”的数千亩平川良田,构成了龙游地方历史文明的一个重要节点。山、水、村、畈都以“灵山”为名,这一切均与历史上的徐偃王(前992-前926年)有关。

  各种史籍中,人们一直把徐偃王作为“仁义之君”传颂。在灵山

  村中就建有徐偃王庙,庙建于唐朝开元年间(713-741年),唐元和九年(814年)刺史徐放重修,韩愈为之撰《徐偃王庙碑》。后来因为徐偃王庙祷雨非常灵验,因此改徐山为灵山,自此相关的溪流、村庄,就都以“灵山”为名了。

  徐偃王爱民不战,弃彭城而南走,仁感百姓和部属,随行者众。灵山立庙,山河增色,名亦远播。民间吉庆,无有不敬偃王的,如每年正月的迎灯活动,一般均于元宵节进行,而灵山因徐偃王生日在正月十九,此日周边龙灯、狮子都要前来为其祝寿,迎灯高潮顺延至正月廿。更有那连篇累牍的诗文评说,其中不泛名家之作。如南宋文学家汪藻的《偃王庙》:“石马金舆识故宫,断碑磨灭覆杉松。谁怜邠国干戈地,空有涂山玉帛踪。芳草满庭留晚色,断云连野敛春容。中原逐鹿归狙诈,此意悠悠委暮钟。”南宋诗人刘克庄的《徐偃王庙》:“仁暴由来各异施,秦徐至今谁雄雌?君看骊岫今无墓,得似柯山尚有祠。”不仅讴歌了徐偃王仁义之举,而且也描摹了灵山之秀色。清代学者俞樾还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对偃王庙碑倾注了更多的热情,认为“汉石不可多得,唐碑已可宝贵”,专门写了一篇《韩昌黎〈徐偃王庙碑〉跋》,对韩愈碑作了一番考证,还郑重其事地将这篇跋文刻石立碑于杭州西泠桥畔的俞楼。真可谓“前有韩昌黎,后有俞曲园”,徐偃王和灵山也因此更为人们所关注。可惜徐偃王庙碑后断为两截,下半截下落不明,上半截原置“景韩楼”中,人称“半截碑”。

  灵山,是龙游历史上宗族居住最为集中、延续脉络最为清晰的村落。偃王南走,华夏古文明传入较早,聚落拓展,人丁繁洐,辅之教育,经济、文化迅速影响到周边,产生了不少能人志士。光徐氏族中名人就有不少,自汉代始,有江夏太守徐元洎,平阳太守徐寿,雁门太守、幽州刺史徐悌,镇北大将军徐升,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徐绕,庐陵太守徐本,衢州太守徐洪等等。更有南齐学者徐伯珍,唐代诗人徐安贞,均为史籍中专门为之立传的名儒。另有任职宋高宗、宋孝宗两朝30余年,曾言“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人以为难,臣以为易”的状元刘章以及以及曾数度挺身而出,力解南宋安危的“南渡名宰”余端礼。

灵山古街

  灵山村东北里许,有连绵起伏的低山,与寺下的上北山、下北山山脉相连。其中有一山满山白石祼露,阳光下燿眼晶莹,光芒四射,称之为白石山。唐武德四年(621年)设立白石县,就因其山得名,白石县治所就在灵山。民国《龙游县志》卷二十四《丛载·古迹》载:“白石县治在县南三十五里白石山麓,山石纯白,县以得名,至今有知县坂、城隍墩等处。灵山与白石山相距里许,人民聚为县南巨镇,或云即白石县故址。”白石县范围大体为龙游县南部及相邻的遂昌县、信安县部分。其设置时间虽然不长,但他从则面反映了灵山江流域文明的历史和小镇之地位。更说明,灵山不仅仅是单一的山水村庄之名,而是灵山江流域文明的总称,特别是这一“灵”字,更是对此的概括与提炼,赋予了“灵性”“灵动”“灵秀”等含义。

  灵山,也是龙游南部重要经济区域之一。旧时为米粮之地,被誉为龙南粮仓,其灵山畈、寺下畈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域开阔、阳光充足,非常适宜水稻种植。曾有“灵山畈的稻,看看不大好,谷倒莫牢牢,割稻客吃不稍,半夜爬起逃”的传说。民国时遂昌县北界镇苏村大富户苏庄明,就专门设法购置灵山畈的田产,据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灵山畈有不少田产在其名下。灵山也是龙游南部的水果之乡,灵下村西山底的柑橘园成为山区发展柑橘的典型。工商业起步也早,旧时酱坊、酒坊,榨油、制粉干、做馒头等等,各业齐全。尤其是红曲酒、豆腐、馒头享誉南乡,灵山红曲酒甘淳可口,每年冬季家家户户都酿制,少则几十斤上百斤糯米,多的上千斤糯米,基本用以自食。灵山豆腐店特别多,大多为菜肴,有些则设一摊位煮着当点心卖,旧时挑夫(俗称挑松阳担者)从衢州至遂昌、松阳等地,途经灵山已是下午,常买几块豆腐当点心,然后挑至庙下一带过夜,喝点小酒解除疲倦,故有“灵山豆腐庙下酒”之称。

  当今,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灵山在保护旧街区、古建筑的同时,村庄逐步向南拓展,已跨越灵山畈直达东南山脚。龙丽高速以高架桥形式跨村东南而过,222省道傍随村庄而行,上马路、下马路连通省道与古街道,构成了“井”字形交通网络。村民小康、楼房林立,古建筑与现代设施相映生辉。历史名村精神焕发,春意盎然,快速步入了美丽大花园建设的进程中,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颗明珠。

  供稿:龙游县档案馆(县史志研究室)

编辑:王彬竹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