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社科在线  >  浙江方志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绍兴市柯桥区冢斜村

2023-12-20 18:19:45 来源: 社科在线

  冢斜村地处柯桥区南部会稽山脉深处,背靠大龙山,西有象鼻山,南有轰溪山。一条舜江环抱村落,由北而来,向东而去,静静流淌,澄碧如初。它的历史折射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相传,夏禹的“禹妃”及越国和唐宋许多宫人都葬于此地。“冢”,坟墓,按冢者大也;“斜”,宫人之坟也,冢斜村名由此而来。

  冢斜历史悠久。著名地理历史学家陈桥驿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实地考证后论定越国古都嶕岘大城故址就在冢斜。世居于此的余氏村民,先祖为大禹三子余罕之37世孙由余后裔,于明建文三年(1401年)迁至冢斜。

冢斜村古民居群落

  冢斜村落边界清晰,营造有密如蛛网的排水和用水系统。建筑以起源屋为中心,逐步向四周扩散,道路格局保存完好,把村落分割成数个长条形单元,从建筑布局的层面印证了起源屋的传统格局,体现了风水思想精要所在的理想人居环境。

  冢斜古建筑门类齐全,有台门、祠堂、寺庵、驿站、路廊、茶亭等。绝大部分建于明清时期,白墙灰瓦,连绵成片,是难得的南方农村乡土建筑群落。

  这些建筑装修精致,风格活泼。木雕、砖雕、石雕俯仰可拾。始建于唐贞元九年(793年)的永兴公祠为纪念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而造,其大殿梁柱终年洁净无尘,无蛛丝、无雀鸟痕迹,给世人留下了值得探究的千年之谜。

余氏宗祠戏台

  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的余氏宗祠以建筑工艺讲究著称。古戏台采用歇山顶、圆形藻井,其中牛腿装饰题材取自清代杂剧《李翰林醉草清平调》故事。在雕刻工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对称和平衡,变化与统一的古老美法法则,让人近距离感受到浓缩的古韵。

永济古桥

  冢斜古村的古老建筑与美丽山水相得益彰,山水名胜交织着自然与人文的美姿丽质。村前是大片平坦农田,呈现出一派田野风光。村庄四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舜江潺潺流来,宛如玉带;石狮缸瀑布喷薄而下,势如破竹;轰溪山下“热水潭”、门前山下“冷水潭”,阴阳天成。更有舜妃禹妃墓址、大小西岭古道、永济古桥和上道地驿站等史韵厚重的古迹。

  冢斜村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制茶工艺、酿甜白酒工艺、制霉豆腐工艺,保留了祭禹、祭祖、冢斜庙会等风格独特、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对乡村振兴的新课题,冢斜发扬大禹精神,以“禹裔冢斜·越国初都”为主题,依托大禹文化和台门文化,结合村内山水景观和历史遗迹,全力打造古建游览、学农体验、山水休闲、祭祀纪念于一体的3A级景区化建设示范村。游客服务中心落成、北溪临溪步道建设,随着一项项工程的完成,冢斜村面貌焕然一新。冢斜按照“党支部+第三方投资+合作社+农户”的形式,积极探索农村合作制经济新路,积极运营先秦圣贤文化游线,做深美丽古村优势文章,一步一步把古村打造成稽山文化旅游中心地。

  供稿:绍兴市柯桥区史志研究室

编辑:王彬竹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