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社科在线  >  宋韵文化

南宋孝宗与光宗的恩怨:临安挂职

2024-01-08 18:36:26 来源: 社科在线

  赵惇成为太子后,孝宗急于考察他的能力水平,便于乾道七年(1171)四月二十日命他出任“判临安府事”。二十五日孝宗颁下御笔,改为“领临安府尹”,这一改变的意思是,赵惇不但遥领临安府府尹这个头衔,而且要实际主持日常公务,临安这块地面就归你治理了。按照现在的说法,皇太子被下派地方,挂职锻炼了。

  这一任命一下达,在朝臣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因为就在两个月前立皇太子的同一天,魏王就被任命为“判宁国府”,职责相当于宣州知州,且要到宣州上任。再回顾当年孝宗与恩平郡王赵球的竞争,也是以后者被命判大宗正事、出居绍兴府为标志的。可见,担任地方职务是储位竞争战的失败者的专利,临安府尽管是“首都”,其长官在本质上仍是地方行政序列的职务,现在命新任太子就职兼任,到底是何用心呢?

  这些疑问赵惇是说不出口,也不敢说的,但朝中自然有人质疑。知信州王师愈就上奏,期期以为不可。他说,下派挂职锻炼没有错,但那是在提拔以前,现在已经提拔为皇太子了,怎么还要下去锻炼?也许有人会搬出北宋太宗于建隆二年(961)、真宗于淳化五年(994)任开封府尹的先例为依据,但是太宗、真宗担任这一职务时都只是普通的亲王,还不是皇位的继承人:“盖亲王尹京,所以系人望,将以正储,未闻已升储乃始尹京者。”当了皇太子之后又被下派挂职、兼首都长官的例子只有一个,就是倒霉的宋钦宗:“惟钦宗皇帝以皇太子出牧开封,二日而即位,事出仓卒,非可为法。”钦宗是在金军围城的极端情况下出任开封府牧的,何止是“事出仓卒”,简直是亡国破家之兆!难道孝宗要诅咒太子吗?这个话说得很重。王师愈还说:“今陛下春秋鼎盛,方宵衣肝食,以济大业,未至倦勤。若以皇太子监国抚军,无所不可,若涣以一州吏事,诚非所宜也。”然而“监国抚军”就是要分现任皇帝的权,孝宗也是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才有机会以“扈辟亲征”的名义,跟着高宗到建康府巡视了一番,第二年高宗就禅位于孝宗了。“今陛下春秋鼎盛,方宵衣阡食,以济大业,未至倦勤”的意思是,现在孝宗自己当皇帝的瘾没过足,不可能让赵惇“监国抚军”;既然无机会“监国抚军”,别的事都不是皇太子的正务。

  太子詹事王十朋则认为,太子的活动范围根本就不应该越出皇城宫墙之外:“大抵太子之职在于问安视膳而已,至于抚军监国,皆非得已事也。陛下但与之遴择师友僚属,俾日与端人正士游,养成德性,相与讲论古今治乱之理,他日民情吏事,不患不知。”“问安视膳”就是当好皇帝的儿子,树立孝顺的模范;此外就是读书学习,涵养德性。王十朋的潜台词是,真到了需要太子出来“监国抚军”的那一天,天下也就岌岌可危了。(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七十三)

  这些议论没有为孝宗采纳(但他也没有处分这些反对者),而是硬着头皮让太子赵惇当了两年整的临安府尹。

  乾道九年(1173)四月二十七日,应该是在孝宗的授意下,皇太子两次具奏,请求免去临安府尹之职,孝宗答诏允其所请。诏书全文如下:

  朕惟精于道者必兼于物,足乎己者宜及于人。故即其临事酬酢之间,于以见平日修习之效。卿志立者大,识造惟深,顾所养而可知,乃请辞而甚力。兹亮由衷之恳,爰申从欲之恩。朕以其已试可观,更使施于有政;卿则欲通经学古,将一意于斯文。其思裕于乃身,尚益尊其所学。(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七之七-八)

  意思是,太子要以“道”治天下,但“道”从“物”(具体事务)中来,这两年让你挂职临安府尹,是为了让你通晓熟悉实际政务;现在你要求解除职务,集中精力读书学习、涵养德性,这说明你的志向远大,我很欣赏,所以同意你结束挂职。反复研读这道诏书就能发现,对太子赵惇这两年的任职经历,孝宗的评价仅仅是:“故即其临事酬酢之间,于以见平日修习之效。”“平日修习之效”到底如何,却语焉未详。只有《宋史》卷三十六《光宗纪》说太子挂职期间,“究心民政,周知情伪”,可以作为参考。

  自乾道九年(1173)四月二十七日辞去临安府尹之后,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十一月孝宗手诏“参决庶务”为止,太子赵惇整整14年从政治舞台上销声匿迹,也就是说,他被彻底关入了皇城宫墙之内了。

  作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王宇 (原载《最是难言父子间——南宋孝宗与光宗的恩怨》,杭州出版社2014年10月)

编辑:肖依依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