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转化、传播宋韵文化的目的,在于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长程的观察视野、更深刻的理性求索、更宏阔的思想格局、更开放的文化气度,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宋韵文化的特质、精神、价值和资源,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提供来自历史的视角和启迪,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一)强化华夏文化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今天传承宋韵文化,就是要继承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丰厚遗产和巨大优势,弘扬中华民族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优良传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稳定,坚决反对任何破坏统一和团结的分裂活动,共同创造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伟业。
(二)培育多元包容、开放进取的文化心态和世界眼光
两宋时期,承汉唐世界主义精神,以发展经济的理性认知支持对外交流的自发畅通,依托海外贸易建构对外开放网络,融入外部世界,吸取其他文明优秀元素,推进国家、民族、社会、文明发展,取得中华文化繁荣进取格局。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谋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在面对外部世界时,以多元包容的文化心态面向世界,以泱泱中华的民族自信坚守文化传统,培育世界眼光和格局。面对日益扩大的国际交流、不断深化的文化交往、愈益激烈的意识形态交锋,要开阔胸襟,坚定自信,提高适应应对能力,吸取各种文明优秀元素,加快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时,面对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观念形态、价值诉求,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当代社会文化创造中的积极元素,倡导深度思考,激发思想碰撞,以丰盈充沛的文化创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留下我们这个时代浓墨重彩的印记。
(三)尊重专业知识,树立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和勇气
以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是推动宋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两宋时期令人瞩目和骄傲的文明成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实力决定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国际竞争激烈,风险挑战加剧,我国还有很多“卡脖子”技术有待攻克。我们既要发挥浙江在互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上的优势,也要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在努力掌握关键技术、取得世界一流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服务于共同富裕上争创佳绩。
(四)激励人文学者参与社会建设,推动思想文化创新
回溯两宋历史,宋代儒学或称宋学,对两宋的思想塑造、社会发展和文化创新,都作出奠基、引领的重要贡献。美国学者狄百瑞(William Theodore de Bary)在评论宋代儒学时,认为它“鄙弃古老形式的儒学——即鄙弃那类其主要性质乃是语言学的和历史学的经典研究;鄙弃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即兼容并收而缺乏任何评价的标准;鄙弃没有传达任何道德目的和信息的文章”,是“坚实的”“真实的”或“实用的”学问(实学)。宋代学者注重学术的社会功能和学者的社会关切,积极参加社会改造,并结合社会实践创新学术文化,成为宋韵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方面。
当前中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浙江又被党中央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实际上承担了为全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探路的重大使命。正如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所指出的,“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是其中非常重大的课题,文化工作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关键变量”。目前政府主导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城市未来社区等建设,民间社会自发形成国学热潮、公益活动、慈善事业、公共艺术活动,在丰富公众精神、构建生活规则、塑造公共秩序、再造文化空间取得良好成效等方面,都是关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文化活动,也是专家学者获取学术文化创新的广阔空间。深入民间社会,参与生活实践,与时代同行,发时代先声,为时代解困,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科技、市场等方面全方位构建思想体系,塑造价值理念,是浙江学者必须承担的社会建设和文化创造责任,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路径。
(五)激发随遇创生、与时俱进的意识和作为
两宋时期特殊的时代境遇,带来巨大的发展困境,也激发出异于常态的创造力。例如,世族消解和对武备力量的防范与压制,催生了对士人阶层的重视;内外交困的局势,催生了宽松的文化政策;吸取唐代州县体制财政动员能力不足之教训,催生了设置转运司等路一级官僚组织的制度创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陆路围困,催生了南方海路交通、海上贸易和西南地区的开发,耕作、水利、丝绸、陶瓷、造船、航海等技术的进一步研制开发以及工商文明的快速生长,使得江南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由此可见,客观环境不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任何时局与形势都有其两面甚至多面性。看似不利的制约条件中,孕育有推动发展的新元素、新条件、新机制和新空间。站稳历史方位,立足客观条件,抓住发展机遇,发挥危中见机、穷则思变的主观能动性,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拼搏奋进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体现。
(六)强化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的传统底蕴和建设品质
在宋韵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浙江贡献突出,也获益匪浅。浙江山水清丽、民性灵慧、物产丰富、经济富裕、人文璀璨,为宋韵文化输送了民生、社会、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发展的丰富养料。南宋建都杭州,为浙江带来古代历史中的特殊时期。皇帝驻跸,皇城建立,皇亲国戚遍布境域,皇家礼仪深入民心。就是西湖,也“自六蜚驻跸,日益繁艳”,再也不是一方空灵宁静的自然山水。在这样一个“皇”字的笼罩之下,生活与风尚,便自不同凡响,政治的内涵和历史的况味都变得深刻而又意味深长,文学艺术和审美趣味得到相应发展,生活品质得以提升。虽然这个时期的浙江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全国性的,但它们毕竟产生于浙江的土地,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浙江所起的作用和得到的惠泽。公平地说,浙江是受益的一方。直到今天,在浙江的生活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南宋王朝的遗风流韵。
由此愈加可见,浙江与宋韵文化关系紧密,不仅是宋韵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更是宋韵文化的集大成区域。宋韵文化中的浙江元素,是浙江人民清晰可寻的创造业绩,真实可见的历史奉献,亲切可依的情感寄托,鲜明可辨的文化标识,丰沛可用的文化资源。因此,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有能力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通过有效构建宋韵文化挖掘、保护、提升、研究、传承工作体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宋韵文化,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注入历史智慧和人文韵味。
作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陈野 (原载《宋韵文化简读》,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