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社科在线  >  浙里浙学

王充的“元气”论

2024-03-05 10:28:19 来源: 社科在线

  哲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是关于宇宙的本原、宇宙存在的根本依据的理论,在中国哲学话语体系中,本体论是关于阴阳五行、无极太极、“理”和“气”的一系列富有意义的讨论。在浙学历史上,王充、南宋浙东学派、王阳明和蕺山学派、黄宗周等都提出过有独立思想价值的本体论观点。

  王充以“天地”指称宇宙,认为“元气”充塞于天地之中,元气的运动创造了天地万物,包括作为万物灵长的人。

  天之动行也,施气也,体动气乃出,物乃生矣。由人动气也,体动气乃出,子亦生也。夫人之施气也,非欲以生子,气施而子自生矣。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谓天自然无为者何?气也。

  王充在这里描述了这样的自然顺序:“天动”—“施气”—“气动”—“生人”。 “天”就是宇宙(大自然),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之中,此即“天之动行”,“气”产生于大自然的运动之中,“气”产生之后又不断变化,创造出人和万物。王充反复强调,这个创生演化的过程是没有任何目的,没有任何价值预设的,完全出于自然。

  夫天无为,故不言,灾变时至,气自为之。夫天地不能为,亦不能知也。腹中有寒,腹中疾痛,人不使也,气自为之。夫天地之间,犹人背腹之中也。谓天为灾变,凡诸怪异之类,无小大薄厚,皆天所为乎?牛生马,桃生李,如论者之言,天神入牛腹中为马,把李实提桃间乎?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又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人之贱不用于大者,类多伎能。天尊贵高大,安能撰为灾变以谴告人?且吉凶蜚色见于面,人不能为,色自发也。天地犹人身,气变犹蜚色。人不能为蜚色,天地安能为气变!然则气变之见,殆自然也。变自见,色自发,占候之家,因以言也。

  就像鱼只能生活在水里,虱子必须寄生于其他动物身上一样,人是由天地所孕育的。王充说:“人生于天地也,犹鱼之于渊,蚁虱之于人也,因气而生,种类相产。万物生天地之间,皆一实也。”王充又说:“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万物之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或说以为天生五谷以食人,生丝麻以衣人,此谓天为人作农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然,故其义疑,未可从也。”王充把人与天地关系解释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出生后,即与父母分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在受精、怀孕、分娩的过程中,子女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人和其他万物都是天地之气通过“气”的和合、创生功能而产生的。

  同很多秦汉学者一样,王充将“气”细分为“阴阳二气”,指出阴阳二气在创生人类的过程中各有分工:

  夫人所以生者,阴、阳气也。阴气主为骨肉,阳气主为精神。人之生也,阴、阳气具,故骨肉坚,精气盛。精气为知,骨肉为强,故精神言谈,形体固守。骨肉精神,合错相持,故能常见而不灭亡也。

  阴、阳二气缺一不可,“合错相持”,此消彼长,具有辩证的统一性,王充指出,世俗所谓“鬼”都是因为阳气过旺而无阴气造成的畸形现象:“太阳之气,盛而无阴,故徒能为象,不能为形。无骨肉有精气,故一见恍惚,辄复灭亡也。”

  虽然人与动物、植物的外形、本性千差万别,但从都是被“气”所孕育的这一点来说,人与万物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世能别人物不能为鬼,则为鬼不为鬼尚难分明。如不能别,则亦无以知其能为鬼也。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王充把人与物的统一性表述为:“人,物也;物,亦物也。”就如同物有死亡,人也有死亡;由于人是精气所生,故人之死亡不过是精气消散,形体朽灭,与物同归消亡。

  一方面,王充认为人是天所产生的;另一方面,为了抨击汉代天人感应说,他又要强调“天人相分”。对董仲舒的“人之所为,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之说,王充批驳说:“寒温之气,系于天地而统于阴阳,人事国政安能动之?”“(人)以七尺之细形,感皇天之大气,其无分铢之验,必也!”王充认为,天道自然无为,不可能有目的地降灾异谴告人君,揭露了目的论在理论上的荒谬性和实践中的欺骗性。关于这一点,因为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本章就不展开论述了。

  总体来说,王充所说的“气”是自然的、客观的,没有道德性和目的性;在此前提下,“气”又是能动的,具有创生、和合万事万物的功能,是“既存有而又活动的”;另外,“气”可以分为阴阳二气,两气各有分工,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作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王宇  (原载《浙学通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编辑:肖依依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