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宋代风水术盛行。受当时风水理论的影响,宋人在建筑基址环境的选择中比较注重融合自然环境,追求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以南宋都城临安为例,统治者一改汉唐雄浑、恢宏、壮观的特点,根据当地的地势地貌,注重因地制宜,打破左右对称、严整有序的中轴线布局,融入“曲线因素”,呈现灵动的平面布局。皇城中大量建筑分布在凤凰山麓的台地及馒头山山坡上,巧妙运用地形,安排宫殿、园囿及官署区。皇城北城墙与西城墙以人工夯筑与自然山体相结合,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其时园林的艺术风格更为清淡雅致,意境创造更加自觉,诗情画意更加浓郁,通过借景、补景等艺术手法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2.功能上注重休闲品质
与唐代相比,宋代住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注重实用、舒适。宋代重文,故此,士大夫之家往往建有读书用的书室(或称书屋、书阁)。宋代道教和佛教趋于民间化,故人们往往在家中设有道室或佛堂、神佛堂。宋代统治者以孝治国,理学家也极力鼓吹孝道,故家庙在士大夫家中也颇为常见。建筑物的匾榜风俗有所变化,如北宋时立匾榜,必系以亭、堂、斋、阁之名;但至南宋,书匾则略去了这些字样。在这一时期,士大夫普遍流行建造园林式的住宅。富贵人家除在宅第建造别具匠心的假山外,还喜欢种植各种各样的奇花异卉。
需要说明的是,在宋代,椅子出现,并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开始流行坐姿更为舒适、方便的坐榻,变为垂足而坐,从而改变了我国自商周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席地而坐、以伸足为箕踞的跪坐方式。高镜台等新式的高足家具不仅盛行于民间,而且还形成了完整的系列组合,日益排挤着传统的供席地起居的旧的家具组合,迫使它们退出历史舞台,从而为中国古代家具步入成熟期奠定了基础,最后迎来中国古代家具的黄金时代,形成艺术造型、工艺技巧和实用功能都日臻完善的明式家具。
3.宋人的建筑审美观念
宋代理学家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宋代建筑在物质层面上不求其宏大,但是在精神象征意义上含有深广的意蕴。认为“心安身自安,身安室自宽”,虽然“墙高于肩,室大如斗”,而“气吐胸中,充塞宇宙”,即可以在一件玩物、一座园林、一处景观中观照到无限的宏浩宇宙天地。宋人的这种审美思潮和收缩内敛特性,深深影响了人们的建筑理念,使这一时期的建筑缩小并柔和化,没有了秦、汉、隋、唐等朝代的恢宏壮观、开放霸气,不论是北宋东京,还是南宋临安,城市面积、宫殿布局和陵墓等建筑的规模较之唐代长安要小得多,呈现出“谁谓一室小,宽如天地间”的思想理念。
与此同时,其建筑经历了从高大宏伟到小巧精致的发展过程,不再以唐式建筑规模巨大见长,而是在装饰上更加注重彩绘、雕刻和其他纹饰运用,展现出精致典雅特点,从而达到艺术的新境界。据学者研究,宋代建筑装饰丰富、细腻,包括室内设计,都与唐代建筑大开大合、大气恢宏粗犷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建筑技巧娴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建筑细节的雕琢,一柱一梁都注重细节,精心刻画,以求装饰得更加华丽精美。屋顶的斗拱设计成熟,斗拱已经摆脱单一模式,呈现出多元多样艺术的美学特点。由于建筑面积缩小,斗拱尺度趋小,斗拱与梁柱之间的距离比例也减小,使斗拱显得更加高耸。此外,建筑专家通过合理分配布局,在建筑内舍中大胆减少梁柱设计,使建筑室内面积得到极大拓宽。同时,宋代建筑更加注重瓦饰、窗棂的精雕细琢,使之富有艺术情趣。以木条做成的格子门,其上一条门框都有七八种断面图案,窗格的棱条表面要加上凸起的线脚。雕花造型极尽丰富的变化,都雕刻精美。在彩画中,每一朵花的每一花瓣都经过由浅到深的多层晕染表现,力求绘制生动活泼。这种雕饰、彩绘与做工,加深了宋代建筑精工细致的特征,使宋代建筑显得更加清雅柔逸有神韵。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宋代建筑在物质层面上具有尺度缩小、布局随意、清雅柔逸、装饰细致的基本特点,但是并没有使人感到小气、肤浅、柔靡。相反,宋代建筑自有其精神境界,似乎是对理学审美观念的践行,给人以秀逸、柔美和轻灵的感觉。以宋代建造的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和鱼沼飞梁为例,不仅结构上体现出建筑规模巨大,而且精心装饰,其造型优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桥式在我国现存建筑实物中仅此一例。圣母殿的建筑格局更注重形象上的清雅华丽,尤其是屋顶、屋脊的弯顺翘起,给人飘逸柔美之感。它与周围的垂柳等树木山石极其相配,这种写意的建筑风格,对元、明、清三代的建筑有很大影响。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水池,中立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着十字形桥面,整个造型如飞鸟。大殿正前面八条廊柱上雕刻着八条金粉装饰的盘龙,雕工精细、栩栩如生,艺术价值极高。
作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徐吉军 (原载《宋韵文化简读》,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