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社科在线  >  浙江方志

粉墙黛瓦的朴素,田园稻香的恬然——叶坑下村

2024-08-30 15:42:10 来源: 社科在线

  叶坑下村,隶属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地乡,位于大地乡政府驻地东北7.5千米,距离景宁县城53千米。海拔650米,山高路陡,山道弯弯,是典型的高远山村,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

叶坑下村

  《叶坑下柳氏宗谱》有记载:辖内山势巍峨,列峰耸立,一水为泉,山谷幽深,苍松翠竹,草木蓼茂,水甘土肥,种则易获……

  村庄由叶姓开基,建村于山坑下游,故名叶坑下。现村中居民柳、严、叶姓氏居多,各姓世代鸡犬相闻,亲如一族。据记载,村中柳氏先祖自明朝洪武年间迁居此地已五百余年,至今三十七世,现支下有后裔四百余人口。

  繁茂葱郁的森林植被,峻险奇伟的峰峦峭壁,村庄被深绿浅绿包围着,坐落在半山腰的道道梯田之中,放眼望去,田地层层突起,线条优美,四周群山环峙,前方开阔,林茂水清。

  因山坡陡峭,从远处看,村庄似乎是建在悬崖之上。房屋皆依照山坞的地势而建,形成群山拱围、拾级而上的总体格局。村中道路蜿蜒曲折,上下台阶纵横交错,与石砌墙基、黄泥墙浑然一体,古朴幽静。

  民居大都为清晚期至民国时期、建国后所建,风格接近,相对简朴,没有特别豪奢的大宅院。多是以木板为主材的一字屋、山字屋,大多数为二层结构夯土墙黑瓦房,中间厅堂,两侧厢房、前有天井,后为厨房。

  柳氏宗祠,是村落的核心历史建筑。宗祠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落成。由柳氏先祖吉风公、吉和公、象鍂公、象光公等带领族人共同建造。因年代久远,经风雨浸腐,虫蛀剥蚀,有倾覆之虞。于2014年发起修复宗祠,柳氏族人积极响应,集资募捐,历时两年,2016年底修缮竣工。外围墙上是鲜艳的乡村墙画,大门上书“河东旧家”四字。黛瓦、粉壁、马头墙,朴素淡雅。每到拜祀祖先,以及一些重大节庆之时,柳氏族人都会在祠堂中开展祭祀活动。村中还有迎神节等乡村民俗活动。

  村庄有两支山涧,水量充足。分别从两处山坳奔流而下,在水口处汇合。从前没有通公路时,古道是从水口入村。这里竹林茂密,绿树成荫,水流潺潺,风景秀丽。古道保留还较完整,路面多由大小不同的山石堆砌而成,年复一年人来人往,原本粗糙的石块磨得平整光滑。两株被称为“柳杉王”的古树,依然主干粗壮、枝叶茂盛,树龄分别为350年、400年。村庄周边还有多处古树林。

  水口建有一条木质廊桥,桥边是一座观音殿,还有土地公的祭祀石台。因年代久远,廊桥破损,2010年由乡贤、村民集资重建,取名“思乡桥”。一条石阶穿过廊桥,蜿蜒向上,一路分支,通往各家各户。从水口的营造中,可见先人建村时居住理念。“山养人丁、水养财”,古人注重“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在营造村落时,依照自然地形,并不破坏自然环境,以广植树木和改造林相为主,辅以营建桥、亭、庙、牌坊等建筑,既构筑人文自然辉映的景观,祈求村落“聚气不散,财运不去”。

  村后是大片的梯田,由于山势险峻,垂直落差较大,梯田大都呈长条形,每块梯田面积都很小,可见先人开垦之艰辛。因为先人勤劳,村庄的田地较多,村民生活自给自足,其乐融融。

  柳氏宗祠旁边有一排粮仓,大约有十几间,分上下两层,宽厚的仓板,粗糙的木纹,带着远古而朴素的气息。目前仍是村民存放谷物的仓库。一直以来,村民保持古法耕耘,生长在750米的高海拔梯田,使用的是农家肥,灌溉用山泉水,种植出来的水稻颗粒饱满而沉实,产量高,营养口感上乘。现村中水稻基地面积300多亩,以种植迟龙苋红谷为主。

  叶坑下村,这座被岁月沉淀的古村,远离城市的繁华与喧嚣,有着粉墙黛瓦的朴素、田园风光的恬然。现留守村民不多,大多数为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但勤劳的村民还在坚持种植,他们依然满怀对土地的眷恋,那方田野,那条并不宽阔的田间小道,承载着四季的酸甜苦辣,留下了岁月印刻的足迹。

  供稿:景宁县地方志研究室

编辑:王彬竹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