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数字中国战略高效助推数字社会的发展,数字教育是数字社会重点建设的领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是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重要内容。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2021年3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数字中国战略,要以数字化社会建设为基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治理社会公共难题。同时,着重开发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就业等各类便民应用,拓宽数字化社会公共服务渠道。由此可见,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是构筑全民畅享的数字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教育技术领域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浙江作为国家数字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在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一方面,浙江将建设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纳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和《2021年浙江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要点》均明确提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数字化探索中建设的“之江汇”教育广场已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浙江数字化改革创新案例、网络扶贫典型案例。在政策引领和资源平台建设方面,浙江已走在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前列。然而,在浙江的全方位数字化改革中,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与数字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建设目标不够明确。相比行政改革的“四张清单一张网”、服务改革的“最多跑一次”,数字教育改革的聚焦点不够明确,建设内容不够清晰。其二,数字教育治理模式成效不够明显。虽然教育领域的“最多跑一次” “最多找一人”等取得了进展,但实践成效还不突出,在业务流程优化、部门协调共享等方面尚存不足。其三,体制机制不够创新。当前教育公平问题、创新人才培养及教育评价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亟需在数字化改革中创新教育体制机制。鉴于此,本文以构建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探讨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反思浙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逻辑,设计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结构,提出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方略,以促进教育数字化改革与共同富裕有机融合,推进高水平的数字社会的生态发展。
二、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
(一)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未来社会的要求,人们对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渴望促使着教育形态的变革,教育的数字化改革应运而生。教育数字化改革是将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使教育的某个组成部分或某一运行环节数字化。教育数字化改革为学习者提供混合学习或者在线学习形式的机会,实现教与学的个性化,缩小不同社会阶层学生间的差距,让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变得更加开放,生活体验更加真实、学习工具更加丰富。教育公共服务是在公共教育的基础上,融入了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理论,并在实践应用中而产生。蒋云根指出,教育公共服务是一种社会生产与供给过程,其由政府主导、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以教育公平为导向,同时包含其他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通过优化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满足广大公民及其组织的特定教育需求,以期实现提升公民社会素养、推动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目标。综上所述,教育公共服务为个人、组织和治理增加教育价值,是实现社会公民终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教育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建设高质量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基于终身教育、远程开放教育、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论、教育公平等理论,由政府主导,其他相关部门、组织、机构等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联系融合成一个整体,把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应用于教育教学、资源供给和开放服务等活动,以高效构建教育治理新平台、新机制、新模式,满足国家、社会和公众对教育及人才培养的需求。区域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聚焦于区域数字教育改革目标,助力区域人才培养,探索适合区域发展的数字教育规划、设计、应用以及评价等一体化服务体系。
(二)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特征
为满足公平、高质量的教育发展需求,助推教育体系进入数字化新形态,为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应具备四个关键特征:第一,面向未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最大挑战是面向未来,除了要适应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还要从战略、组织、计划等多层面进行系统规划,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成为未来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要义。第二,以学习者为中心。技术进步和个性化教育需求加速“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系统的生成,因此,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进教育服务精准化。第三,开放联动、融合创新。要求坚持政府为主导,其他各部门开放联动,通过融合创新冲破障碍,引领教育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变革,促使教育公共服务成为发展前沿高地。第四,体系完善、资源丰富。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不仅要有健全完备的系统,还要有丰富且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以此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上关键特征能够满足大规模因材施教、个性化和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对发展全民数字学习和高质量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三、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逻辑
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是新时代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一直以来,浙江始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落实相关政策,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努力构建优质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一)政策规划的出台,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发展主线
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规划实施的背景下,浙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数字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规划。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着眼于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制定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创新性地指出“数字浙江”的建设要求,同时还提出了“以技术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建设理念,希望信息技术能够满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并且能够衍生出革新教育的内部驱动力,建成“五化”智慧教育环境,包括情景化、网络化、数字化、多样化和智能化[8]。2017年以来,浙江省坚持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战略路径,以实现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新型教学空间作为载体促进个性化学习,以共享优质资源推动实现教育公平,以网络学习空间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以管理信息化辅助教育决策与治理。2018年,浙江省发布《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要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应用,全面推进数字教育,构建出符合“数字浙江”发展要求的教育新生态,提出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教育大资源共享等行动,以期建成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9]。2021年,浙江发布《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性地融合到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达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10]。回顾“十三五”的政策发展,先进理念的提出和政策规划的出台指引了浙江省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前进方向,为浙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浙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二)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实施动力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牵引着高新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AI、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催化教育的自我变革与创新,前沿智能技术有效汇聚赋能促进数字教育服务朝向个性化、情境化、数据驱动的教育新生态发展,推动教育教学过程变得可视可感、更有趣、更智慧,促使数字教育平台适应性服务以及教育数据智能分析等领域应用的深度探索,也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技术应用突破、关键技术攻克以及产业发展提供实施动力,加速构建高质量、高标准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助力浙江成为数字教育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三)应用模式的创新,为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提质增效
进入新时代,社会公众对教育公平、优质资源供给和教育监管等需求更为迫切,这成为建设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挑战。针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师能力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双减”政策引发课后辅导需求加大等问题,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创新素材资源、在线课程、学习空间、名师在线以及云上名校等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新模式;以“教育大脑”建设与应用为契机,从大数据分析视角研究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决策粗放化、教育信息隐形化、教育择校感性化、教育就业盲目化等问题,探索大数据驱动下教育领域高效管理的新范式,服务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实现共享教育资源和探寻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优路径的目标。创新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投入、资源供给和教育治理等新方式,完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公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增长变化。
四、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构建
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涉及教育基础设施、数字资源、政策制度、数字工程和研究中心等多要素、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的复杂体系结构。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要借鉴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法,将体系构建作为系统工程,注重数字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和综合性,同时关注系统中某一组成部分的作用,强化其目标、要素和方法。基于浙江省数字教育发展的实际,通过系统化和结构化的设计,构建省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如下页图1所示。
(一)数字教育基础设施体系
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根基是数字教育基础设施体系。一般而言,数字教育基础设施由装备、资源、系统和数据组成。浙江省域数字教育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要突出数字教育新基建及薄弱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实施数字教育新基建,打造无边界、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的新型教学空间。“新基建”是一种提供智慧升级、数字转型和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在新发展理念和信息网络发展的引领和指导下,以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力而产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领域实施新基建,主要是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教育新基建,建设新型教学空间。现阶段,浙江省中小学校装备主要包括功能室、普通专用教室等传统装备以及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个性化装备。数字教育新基建将集中建设五项内容:(1)改造传统物理教学空间;(2)建设“之江汇”教育广场的线上教学空间;(3)打造线上线下空间相联、装备资源相融、应用场景相接的新型教学空间;(4)构建教师线上办公和线上教学平台;(5)创设学生线上学习平台。
第二,加大建设薄弱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均衡、包容、优质的教育。《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持续拓宽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率先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薄弱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三个难题:(1)常态化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模式尚未形成;(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存在困惑;(3)学生处理、生成、分享信息的主动性和有效性较弱。薄弱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四项内容:首先,推进省政府民生实事工作,推进对1458所学校进行“互联网+义务教育”的结对帮扶工作;其次,深化“互联网+义务教育”,实现省域内的乡村薄弱中小学结对帮扶全覆盖;再次,构建新型城乡义务教育共同体,构筑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智慧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实时连接的智慧“云校”;最后,建设学校精管、教师卓越、学生发展、乡校共建四大协同场景,促进城乡学校有机融合,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二)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体系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体系是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数字教育资源是以数字化形态存储的课程资料,为教学服务和教学活动提供富有教育价值的学习内容[14]。当前阶段,由于政府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人民对于个性化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学校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资源供给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为使学习者获得优质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应坚持发展在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变革教育资源供给方式,构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体系。
浙江省域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体系是指依托之江汇教育广场2.0行动,建成全网互通、学段贯通、学研融通、教企联通、具有浙江辨识度的“互联网+教育”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数字学习环境,形成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新业态。其具体建设内容可以从平台、资源、服务、受众对象、建设体制五个方面展开:第一,在平台方面,提升平台迭代效率,加速平台迭代创新,改变现有平台一成不变的状态;第二,在资源方面,优化资源结构,将零散性资源转化为体系化资源;第三,在服务方面,加快服务从标准化、机械化到个性化、智能化的提升;第四,在受众对象方面,扩展受众对象范围,从师生扩展到师生、家长、社会;第五,在机制方面,从以政府投入为主扩大到政府、社会、企业共同投入,实现教育系统内“孤军奋战”到教育系统内外“团队作战”的转变。
(三)教育大数据开放服务体系
教育大数据开放服务体系是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当前,教育数据是指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根据教育需要采集并用于教育发展的大数据。教育大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产,是科学决策的依据。随着数字教育新基建的建设与应用,教育大数据呈几何级增长,“数据烟囱”林立、数据标准不一、数据冲突普遍、数据共享较低成为教育大数据开放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教育数据无法有效支撑教育系统“智治”的要求,教育数据智能化治理与应用的需求日益凸显,需要继续完善教育大数据开放服务体系。
为建成教育大数据开放服务体系,浙江已实施教育治理数字化建设工程(教育“魔方”),建设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教育大数据仓系统、“教育智治一张图”系统。其中,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包括教育数字化总体标准、业务标准、技术标准、数据标准、界面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安全标准、运营标准等,通过以上九类数据规范标准制定,形成教育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教育大数据仓是基于行业云、数据空间、数据管道建立的面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各类学校的数据系统,以实现教育数据动态汇聚、智能治理、授权使用,为教育治理提供数据服务。“教育智治一张图”系统是针对教育领域核心治理场景,充分应用浙江省域空间治理的研究成果,其首要任务是加快部门协同办公,促进教育要素空间化治理,实现决策、感知、管理、监督、服务、协同六个方面的治理能力融合发展。通过教育治理数字化建设工程,加快落实“互联网+教育治理”、教育行业云、教育大数据服务中心,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数据素养的管理者和师生队伍。
(四)数字教育协同创新体系
协同创新是数字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路径。当今世界,企业拥有系统性的技术实力,高校及科研机构拥有厚实的理论水平,因此,促进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将有利于教育、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及成果转化,助力创新驱动数字教育的发展。
数字教育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包括成立浙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和推进数字教育协同创新试点两个方面,通过鼓励高校和教育信息化企业参与到教育优质资源应用、新型教育装备、教育大数据等建设中,实现区域数字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一方面,成立浙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成立以之江汇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研究中心、教育信息化评价与应用研究中心等为主的浙江教育信息化研究院,“以研究促发展”,联合企业、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等多方力量,打通数字教育的规划、建设、应用、评价、管理等环节,通力打造理论、技术、实践相融合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字教育协同创新平台,为数字教育的政策制定、决策部署和落地实施提供智库支持。另一方面,推进数字教育协同创新试点。一是有序推进26个教育部的各类专项试点及其综合试点,争创数字化改革试点省;二是持续推进浙江省“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试点,探索推进数字教育标杆校试点。
(五)数字教育发展制度体系
制度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价值和地位,是关系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先导性的要素。数字教育发展制度是建设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能缓解“数字教育鸿沟”实践问题,激发数字教育创新发展,构建良好的数字教育生态环境。近几年,浙江省制定了系列性的数字教育制度,包括《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计划》《浙江省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发展的实施细则》。但是,随着数字教育的推进,现有制度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亟待构建数字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为此,浙江省将着重建立数字教育规划、规范、评价和激励等制度,促进区域数字教育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一,规划类制度。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区域、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各自制定数字教育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理清数字教育发展的目标、思路和路径。例如,制定《“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计划》《数字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
第二,规范类制度。该类制度包括约束类制度和开放类制度。其中,约束类制度主要约束技术泛滥、杜绝违反法律伦理等问题,例如,建立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审核机制、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数字资源进校园审核机制,避免“资本裹挟技术”“技术裹挟教育”;开放类制度用于实现教育资源安全共享与开放,推进教育大数据智能化发展,发挥教育大数据的价值和效益,如教育资源共享标准、接口开放标准等制度。
第三,评价类制度。建立数字教育科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主要内容包括:(1)第三方评价制度,组织高校开展数字教育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教育发展指数,发布年度数字教育发展报告;(2)教育行政部门专项评价,将数字教育发展纳入地方政府业绩考核,重点考核学校首席信息官、各地信息化专员配置、资源数据联通、教育魔方接入、新型教学空间建设等关键指标;(3)督导评价,将数字教育发展情况和成效纳入督导范畴,列入督学责任区工作内容,督导数字教育的投入产出绩效。
第四,激励类制度。通过制度引导和激发各方积极性,促进数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鼓励老师,制定职称评定时向教师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倾斜、线上教学支教经历折算、教师线上授课按用付费政策。
五、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策略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在着重构建均衡、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时,要遵循教育公益性的基本原则。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设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高水平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当前,在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探索过程中,面临着为什么要开展、谁来提供、机制如何设计、师生如何适应新的服务形态等问题。为此,浙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围绕“五位一体”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和实际需求,着力解决参与主体、服务质量、评判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推进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应用,打造数字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完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规划设计
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完善规划设计。一方面,围绕浙江教育发展“十四五”总目标,精准规范和深度谋略数字教育各项工作,制定出台分体系建设的政策和计划;另一方面,探索构建“省级统建框架、分级定制需求”的数字化项目实施机制,建立教育治理数字化应用商城,推进数字化应用设计、建设、运维、评价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培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化应用新生态。此外,创新数字化体制机制,以“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为基本原则,形成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保障数字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探索形成市场与政府的互利共赢、优势互补、有机统一的数字教育新生活。
(二)加大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投入
资源投入是开展各项工作、达成目标、维系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加大资源投入对建设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助推价值。区域应坚持政府主导,发挥社会、企业、学校三者的协同效应,采用五种数字教育的资源投入方式。第一,加大数字教育新基建的投入,完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和可利用资源的配置,提升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及加大对薄弱地区的建设投入。第二,加大对“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投入,强化“之江汇”数字教育文化广场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省级枢纽作用,改革教育教学资源供给形式和教育教学组织形态,丰富个性化数字学习新方式,建成一站式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第三,加大网络学习空间的投入,普及网络学习空间,高质量实现“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支持课堂教学实时互动,支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常态化开展。第四,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设具有高信息素养、数据素养的队伍,全面提升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素养。第五,创新资源投入的各项政策机制,对于经费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鼓励其利用融资、租赁等方式吸引并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以丰富数字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多渠道的经费保障机制。
(三)开展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科学评价
评价是一种判断事物是否满足主体需要及其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评价理念与取向对教育具有重要的鉴定、导向、激励、规制等作用[19]。在高质量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评价对其具有重要的分析和诊断功能。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怎样建设和开展,后续的工作怎样进行,均需要依据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评价结果。当前,浙江通过推出相关政策措施在教育评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包括: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案、“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政策、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等。但是,数字教育仍缺乏系统的公共服务科学评价体系。因此,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评价应从督察督导、精准评价、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技术创新等方面深化,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和价值性。
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评价策略包括成立评价机构、设计评价指标和创新评价方法。第一,成立第三方评价机构。成立教育信息化评价与应用中心,联合企业、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等多方力量,打通数字教育的规划、建设、应用、评价、管理等环节。第二,设计评价指标。围绕师生信息素养,聚焦教与学行为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依据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水平,综合考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制定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三,创新评价方法。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研究、运维、应用、评价和培训,围绕教育智能治理,聚焦教育大数据规划、应用与实践,支撑教育部门精准管理、评价和科学决策。
(四)坚持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建设举措
开放共享是指通过网络环境,机构或是个人免费向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数据或作品,并授权他人合法取用的一种交互行为,具有全面开放、方式多样等特征[20]。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开放共享有利于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化体系组织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促进数字教育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要把握整体视角,从具体理念措施上促进开放共享,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持续扩大区域内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推动教育系统内的开放共享、系统内外的开放融通、跨部门跨行业的开放协同、省际国际开放合作,让全体公民共享数字教育发展成果。第二,建立长三角地区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与信息化合作新机制,加强教育信息化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交流与研究。第三,坚持内外开放和联动共享的理念,追踪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数字教育发展的经验和相关理念,密切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走向,积极引入和共享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六、结语
数字社会建设对高质量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提出新要求,迫切需要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人才培养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征,又要满足社会公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在需求。本文基于教育公共服务的基本理论,界定了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的内涵特征,结合浙江数字教育行动实践,分析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逻辑,设计区域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结构,提出区域数字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策略。展望未来,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将助推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为全体公民的高质量终身学习提供数字资源和学习服务。
作者:王会军(浙江省技术教育中心)、胡丽娟(浙江省社科院),原载于《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10期。